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保留残端重建与保留残根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04例,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保留残端重建组(A组)、保留残根重建组(B组)和清理残端残根的非保残重建组(C组)。A组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16~43(28.80±5.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1(3.68±1.04)周,采用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B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18~41(28.4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0(3.36±1.68)周,采用保留残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C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18~43(29.10±6.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1(3.54±1.46)周,采用清理残端残根的非保残重建术。术前、术后24个月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观察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A组随访24.00~45.96(35.52±14.40)个月,B组27.96~48.00(37.56±10.68)个月,C组24.00~66.00(37.08±13.44)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Lysholm评分(82.52±5.24)分,IKDC评分(79.92±3.44)分,高于B组的(80.74±3.14)分和(78.21±4.63)分,且高于C组的(79.22±3.63)分和(76.63±3.80)分(P<0.05);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89.84±5.13)分,IKDC评分(87.90±3.93)分,高于B组的(85.74±6.04)分和(83.62±5.64),且高于C组的(82.83±3.43)分和(79.21±4.04)分(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与非保残重建术相比保留了前交叉韧带残端组织,有利于促进肌腱移植物愈合和重塑,加速关节功能恢复。保残重建术中妥善固定残端组织,恢复其张力,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关节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实习的60名学生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组(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每组30名。比较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教学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能力评分(包括查阅文献能力、讲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主观评分(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并进行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自主学习组理论成绩[(87.63±7.01) vs. (79.56±7.08)]、实践操作成绩[(86.40±6.45) vs. (82.70±7.65)]、查阅文献能力[(16.33±2.45) vs. (14.50±2.27)]、讲课能力[(15.56±2.97) vs. (13.90±2.56)]、组织能力[(17.61±2.34) vs. (14.96±2.55)]、沟通能力[(17.06±1.91) vs. (14.53±1.96)]、团队合作能力[(16.23 ±1.71) vs. (14.76 ±2.32)],各项评分都高于传统组,学习兴趣各项指标和教学满意度(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指标也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实习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7例,按照镇痛方法不同分为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镇痛对照组(C组)。其中F组62例,男19例,女43例;年龄66~95(82.4±7.2)岁;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C组65例,男18例,女47例;年龄65~94(81.4±8.7)岁;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住院期间情况。结果:F组实施阻滞后30 min、麻醉摆放体位时,术后6、24、48 h的静息及运动VAS低于C组(P<0.05)。F组术前12 h,术后1、3 d的MMSE评分及术后3 d的OAA/S评分高于C组(P<0.05)。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额外镇痛人数低于C组(P<0.05)。F组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均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患肢Bromage评分及术后3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正在进入一个将持续40年的高速老龄化时期,老年髋部骨折将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 402万人(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万人(13.50%)。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具有合并症多、预后差等特点。文献报道伤后1年死亡率高达20%~40%,致残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层次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已经成为临床修复四肢缺损和组织重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穿支皮瓣突破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生存必备条件的传统观念,实现了以最小的供区损害获得最佳的受区外形和功能,是皮瓣外科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足部分叶皮瓣修复合并节断性损伤的手指离断伤的再植手术方法 。方法:自2018年1月2022年11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分叶皮瓣修复治疗8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断指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55岁;缺损面积(1.0~2.0) cm×(3.0~4.5) cm。观察术后患者手指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感觉功能、外形等指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8例手指及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20个月。手指皮色、皮温正常,耐磨性、耐寒性好。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功能总评分61~92分,优4例,良4例。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总分93~100分;优8例。结论:利用足部第1、2趾趾蹼带动、静脉的分叶皮瓣修复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断指,能够桥接血管,增加伤指软组织容量,避免手指短缩,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聂少波  吴韬光  郝明  王锟  纪辉  张群 《中国骨伤》2022,35(10):908-913
目的:对比单边和环形外架在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中的治疗效果,探索成骨能力更好和并发症更少的外固定架构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150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外固定类型分为单边组和环形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信息,通过像素比评价新生骨质量,通过并发症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注意事项。结果:共64例胫骨中段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纳入研究,单边组26例,环形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生骨像素比分别为0.91~0.97(0.94±0.03)和0.93~0.97(0.95±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边组外固定指数为34.1~50.6(42.3±8.3) d/cm,环形组为44.5~56.1(45.8±10.3) 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边组7例(26.9%)存在并发症,环形组5例(1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边组5例发生足下垂,通过后续治疗后缓解,环形组无此情况。单边组的下地时间比环形组晚(P<0.05)。结论: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时,单边和环形外架都能取得满意的骨愈合结果,且效果相当。对于骨质疏松严重,并发症多,需要早期下地的患者建议采用环形外架固定。如果选择单边外架,预期延长长度长、固定时间久的建议采用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固定,严密监测踝关节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相似文献   
8.
魏萌  柳洪宙  王磊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1,42(10):1020-1024,1052
背景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作为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和保守药物治疗.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手术切口为非清洁切口,术后易发生伤口不愈合.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类患者术后伤口不愈合提供参考.方法 该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94例.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围术期相关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 94例患者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47.36±7.32)岁.13例(13.83%)出现术后伤口不愈合.年龄(OR:1.135,95%CI:1.032~1.248,P=0.009)、合并糖尿病(OR:9.020,95%CI:1.294~62.885,P=0.026)、手术病灶清除程度(OR:20.911,95%CI:1.908~229.141,P=0.013)和血白蛋白水平(OR:0.776,95%CI:0.664~0.907,P=0.001)是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病灶清除不彻底及血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降低术后伤口不愈合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肿瘤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自我种植现象的发现提示了CTCs的双向运行,即CTCs除远处播散定植形成转移外,能够随循环再次种植原发灶并促进原发灶的生长,为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等恶性进展提供了新的解释.新近研究揭示了CTCs自我种植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子及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康复治疗.于术后3d、24周、36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肘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9例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远期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显著降低,两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远期随访肘关节HSS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显著提高,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24周,观察组肘关节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功能在术后24周趋于稳定.与术后3d相比,组内术后24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角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4周相比,组内术后36个月屈曲、旋前、旋后角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和36个月,观察组屈曲、旋前、旋后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伸直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骨折术后应尽早开展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能改善和稳定肘关节术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